冰川融化、山火频发,极端高温在全球轮番上演。据专家预计,至少到2040年,气候系统的变暖仍将持续,全球高温热浪将趋于常态,而这还是基于人类从现在开始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不再产生碳排放所做出的乐观估算。
自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低碳甚至零碳发展已成为共识,布局“双碳”赛道,发展新能源汽车时不我待。
作为商用车行业的排头兵企业,潍柴动力在新能源领域先行先试,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商业化运营领域,都付出了持续且艰深的努力。8月27日,继联合中国重汽发布全国首台商业化氢内燃机重卡后,潍柴动力牵头承建的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挂牌运营,标志着我国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和氢能产业的阶段性突破,将开启快速发展的全新历程。
以我为主 助推产业发展
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以潍柴动力为主体,联合清华大学、中科院大化所、中国重汽、陕西重汽、山东国惠、中通客车等产业链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创新资源,打造形成“以我为主、链合创新”的产学研用技术创新体系。
实际上,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在正式挂牌前已进行了超过1年的试运营,期间在多方力量的协同攻关下,依托科技部“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攻坚硕果累累:成功开发了15~200kW系列化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形成了“黄河”雪蜡车、氢能热电联供、高速加氢站、氢能港口建设、氢燃料电池客运船等一系列转化成果。
投入正式运营后,该中心以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使命,重点面向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储能、发电等领域,聚焦燃料电池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开发技术研究、测试评价技术研究和相关研发平台建设,推动重大研究成果产业化。
众所周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应对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抢占全球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突破涉及国家长远发展和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构建和完善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科技力量。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的正式挂牌运营,将有力助推我国燃料电池产业迅速实现技术突破,以厚积薄发的中国力量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示范引领 抢跑双碳赛道
抢跑“双碳赛道”,潍柴动力筹谋已久:自2010年开始,其已累计投资40亿元布局新能源业务。在燃料电池领域,战略重组了加拿大巴拉德氢燃料电池、英国锡里斯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瑞士飞速空压机,并全面实现在潍坊产业落地。
截至目前,潍柴动力不仅组建了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2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并且在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成果,创造了多个“第一”:青岛港的第一个“氢+5G”港口和港口加氢站、淄博的第一个高速加氢站、济南的第一个零碳服务区和第一个钢铁行业副产氢纯化管道供氢加氢母站、潍坊的第一个氢能低碳园区。
每一个“第一”都意味着零的突破,每一个“零的突破”背后都是前瞻性的慎思笃行与大局观的协同链合。潍柴动力以产品为立命之本,精进研发创新与商业落地:在氢能重卡港内牵引、氢能重卡干线运输、氢能轻卡城市物流和冷链运输等细分市场,推出了一系列技术成熟、历经考验的商业化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挂牌现场,还举行了潍坊新投入运营200辆潍柴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交接仪式。继2019年首次批量投放,潍柴动力在潍坊陆续投放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加上本次交付的新车,将覆盖18条公交运营专线,使潍坊成为全球氢燃料公交线路最密集的区域以及在运氢燃料公交车最多的城市。随着此次批量交付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氢燃料电池轻卡和重卡,完成交接运营,将有更多的氢燃料商用车投入实际运营,与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形成实践与研创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健康发展局面。
对此,谭旭光董事长强调:“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将依托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抢抓“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重大机遇,以开放合作的态度,汇聚国内外产学研创新资源,搭建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加快燃料电池全产业链技术突破,进一步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指标,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氢能社会’样板,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潍柴力量!”
风起扬帆正当时,奋楫笃行开新局。随着氢能崛起、减排提速,潍柴动力将凭借对未来主要新能源技术的创新自信,阔步引领,为世界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书写中国范本。